2010 K 展台湾参展厂商比 2007 年微幅增加,不过仍有不少厂商并非通过贸协报名参展,而是自行向大会在台湾的代理开国公司报名,有些则是由代理商报名或是通过大陆公司报名参展。
为免篇幅过长,拉拉将台湾厂商在K展的情形分上下集。首先带大家看看在 12 馆的台湾馆,这也是普拉瑞斯摊位所在。
此届展览摊位面积约 2,000平方米左右,不过位置却较上届差。如果有参加过 2007 年 K 展的厂商,应该记得台湾馆上届的位子正好就是本届印度馆的位子。换句话说,就是这一届台湾馆和印度馆的位置互换了。
或许因为位置在整个 12 馆的最底端,所吸引的人潮与其他馆相比实在差很大。虽然如此,台湾厂商优异的机器还是吸引了许多专业人士的青睐。
整体来说,参观人数较 2007 年约下降 9%,但来参访的人大多是真正的采购者或有决定力的人。现场下单成交的买气也很热络,有实际成效的询问人数也很多。访问过不少台湾厂商都很满意此届K展的效果,也都给予正面的肯定。
仔细分析,本届 K 展之所以人数下滑,原因大致有三:一是历经 2008 年经济危机后,全球企业对参展的预算下修,故能至 K 展参访或参展的绝大多数是企业中的菁英。二是网络的兴盛,使得买主搜集资讯的便利与能力大大提升,也减少了仅在收集资讯阶段的买主花钱看展的意愿。三则是因为中国的 Chinaplas 近几年的扩大与堀起,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虹吸效应。从 2007 年从中国前来参访人数直逼 3 万人,可是今年的 K 展,来自中国参展和参观的人数都大幅缩减,可见一斑。
而参访人数下滑但整个展会能成功的主要原因,不外乎是原本预期会受金融海啸影响,担心下滑幅度太大,结果显示参访人数仅缩减 9%,且超乎大会目标的 20 万人。再加上景气已逐渐复苏,所带动的买气,为整个 K 展增添热络气氛,注入活力。
不过也有厂商发现,虽然买气上升,但新客户却不多,大多是旧客户前来下单居多。尽管如此,有询问就有商机,只要用心经营,相信此次的K展都能让台湾厂商业绩蒸蒸日上。
|